《毕加索的秘密》(Le Mystère Picasso,亨利—乔治·克鲁佐,1956年|80分钟|35毫米|黑白与彩色|有声)以悬疑片的手法记录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1881—1973)的一次作画过程。1956年盛夏,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的一间画室里,面对难耐的酷热及聚光灯的强烈辐射,毕加索兴致昂然地挥笔作画:生动的线条在画纸上迅速游走和变形,一朵花先是变成一条鱼,接着变成一个美人,然后变成一只公鸡,最后变成了牧神。本片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Henri-Georges Clouzot,1907—1977)以拍摄悬疑片著称(据说希区柯克眼中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人,他就是克鲁佐),代表作有《乌鸦》(1943)、《恐惧的代价》(1953)等。
鉴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摄影机拍摄的早期短片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修复版本,卢米埃尔学会于2013年起与法国电影资料馆、法国闪电集团、意大利博洛尼亚修复实验室等多家机构联合对卢米埃尔摄影机拍摄150部左右的影片进行4k分辨率的扫描修复。由于每部影片都很短,因此卢米埃尔学会的负责人、也是戛纳电影节的节目总监福茂将其中114部影片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组合在一起后凑成一个总长95分钟左右的合集,取名《卢米埃尔!冒险开始》。这个合集在2015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做了120周年特别放映,法国总理也到场捧场。放映采用了类似弁士讲解的方式,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还收听到了福茂的同步讲评。
北极,一个与我们隔离的星球。海上的浮冰、无边的平原以及独特的动物形成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白色星球。 母北极熊在她的雪洞中生下了她的两个幼熊。小熊们正在慢慢长大,他们开始练习捕食,但骨子里还是一帮贪玩的孩子。现在母熊有三个月的时间来给孩子们喂食,在这个短暂的捕食季节中,每一天都极其珍贵。母熊以无比的耐心捕获了一只海豹,她的孩子们也享受了一顿美妙的盛宴。 六月初,北极的日照达到了最高强度,这意味着缺少食物的夏季的到来。 熊群的活动区域渐渐缩小,它们被迫游水去寻找新的狩猎地方。小熊看见海象们在残存的几块浮冰上避难,它们希望能够捕获到一只小海象。在远方,母北极熊深情地凝视着她的孩子们。 经历四个月的连续白昼,温度开始下降,海水开始凝结。母熊意识到这是让她的孩子去独立生活的时候了。她带着痛苦的表情看着自己的孩子互相嬉戏玩耍…
探索突破界限、备受喜爱的法国设计师曼弗雷德·蒂埃里·穆勒 (Manfred Thierry Mugler) 的艺术遗产。尽管穆勒于2022年以73岁高龄去世,但他的作品依然流传至今——它们对现代时尚和文化的影响,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在拍摄《家园》的十年后,携新作《遗产》回归。这是一次导演发自内心的呼喊,他以细致而激进的视角观察地球近二十多年间的巨大损耗。我们的星球已经满目疮痍,而混乱的人类却无法严肃对待其自身及所有生命体所遭受的威胁。导演提醒我们事不宜迟,每个人都应竭尽全力保护地球,也是保护我们子孙的未来。
2003 年,摇滚歌手贝尔特朗·坎塔特杀害了他的伴侣,女演员玛丽·特林蒂格南。这部纪录片回顾了分裂国家的案件。
2016年1月。六个月前,我来到阿尔萨斯的这个村庄,那段爱情故事结束了。45岁的我如今孑然一身,没有车,没有工作,也没有任何真正的前途,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自然风光,但亲近却无法抚平我内心深处的痛苦。法国仍未从11月恐怖袭击的冲击中恢复过来,目前正处于紧急状态。我感到无助,压抑的愤怒让我窒息。我迷失了方向,每天要看四五部电影。我决定记录这份停滞,不是拿起相机,而是从我观看的电影中剪辑镜头。
高楼大厦见识过了,导演用不凡的拍摄技巧引领我们进入了昆虫的世界。出乎意料,在这里,平时令人“恐怖”的虫子门展现出了另一种不一样的美。当你近距离仔细察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原来毛毛虫的毛原来这么光滑;相互依偎的蜗牛温馨得赚人眼泪;勤奋的屎壳郎每天都在认真对付着他们的粪球;蜘蛛会在水下用一个小气泡作为自己的餐厅;天牛就像公牛一样在互相较劲。每只虫子原来都不曾闲着浪费光阴。 微观下的虫子世界,带给观众的除了视觉的震撼,还有自然界无法向人类诉说的道理。
深入探讨了法国最大的司法悲剧之一。2000年代初,在法国北部,年轻的布尔高法官负责调查一个家庭的恋童癖指控。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变得越来越复杂,镇上的其他居民似乎也参与其中。指控与反指控之间,法律机器纠缠在一起。
在青藏高原的高处,那些未被开发和难以到达的山谷里,隐匿着野生动物世界的最后一个圣地,那里生活着许多未被发现的稀有动物群。世界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文森特·穆尼尔带着身为探险者的小说家西尔文·泰森(《西伯利亚的森林》作者)一起执行他的最新任务。在几周时间内,他们将探索这些山谷,寻找珍稀动物,并试图发现其中最稀有也是最难接近的大型猫科动物“雪豹”的秘密。
当不少人以为《脸庞,村庄》(2018)是华妲退休前最后杰作,她连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亦袋袋平安,偏偏俏皮一笑,又交出这部活泼生猛的纪录片。由巴黎、洛杉矶到北京,马不停蹄开班分享创作理念,这位九十岁祖师奶奶不言倦,反正花样年华已被唤作「法国新浪潮祖母」,索性成为影坛万年青。 本尊娓娓道来启发《短角情事》(38 届)的好奇心,《拾穗者与我》(25 届)的细腻观察;至今不辍光影实验,不吝将艺术触觉传承。是为一生回顾展?言之尚早!